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做社群,在正式做社群之前,首先你得清楚社群的几个重要因素。社群运营的五大要素:同好,结构,输出,运营,复制。
1、同好一一社群成立的前提
社群构成的第一要素一一同好,它是社群成立的前提。所谓“同好”,就是人们对于某些事情有共同的看法,共同的爱好,共同的目的等,因为这些共同的因素的聚在一起。例如:教育行业的社群,是因为家长们都想了解学习教育等相关资讯而聚在一起。明星的粉丝群,是因为大家都是因为喜欢某个明星而聚在一起
同时还有例如如某生活小区的业主群可以基于某一种情感而聚集到一起,如老乡会、校友群、班级群;
2、结构一一决定社群的存活
社群构成的第二要素一一结构,它决定了社群的存活。很多社群为什么走向沉寂?那是因为最初就没有对社群的结构进行有效规划,这个结构包括组成成员、交流平台、加入原则和管理规范。这四个组成结构做得越好,社群活得越长。
组成成员:发现、号召起那些有“同好”的人抱团形成金字塔形結构,最初的一批成员会对以后的社群产生巨大能响;
交流平台:要有一个聚集地作为日常交流的大本营,目前常见的有QQ,微信等加人原则:社群有了初始成员,也建好了平台,慢慢会有更多的人幕名而来,那么就得设置一定的筛选机制作为门槛,一来保证社群质量,二来会让加人者由于加入不易而格外珍惜这个社群。
管理规范:社群人越来越多,就必须要管理。所以 要设立管理员,不断完群规。
3、输出一一决定社群的价值
社群构成的第三更素一一输出,它決定了社群的价值。持续输出有价值的东西则是考验社群生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社群往往在刚开始建立的时候活跃度比较高,但是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社群的活跃度会越来越低,甚至到最后就成为了死群。其实这是因为社群没有持续输出一些有价值的内容。群内不再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内容之后,人们就不能再从群里获得什么,从而往往就不再对一个群进行过多的关注。
当然,当一个群如果持续输入一些相同或者类似的内容,社群往往也会走向死群。这是因为当人们刚进入你这个社群的时候会对群内的东西产生兴趣和关注度,但是如果群内一直产出同样的东西,久而久之人们也不再有兴趣,从而不再产生关注。这就要求群需要不断地提供一些新鲜且有价值的东西。
4、运营一一决定社群的寿命
社群构成的第四要素一运营,它决定了社群的寿命。一般来说,从始至终通过运营建立如下“四感”。
仪式感:以此保证社群规范,感知加人要通过申请、入群要接受群规、行为要接受奖延等
参与感:如通过有组织的讨论、分享等 以此保证群内有话说、有群的战斗力
组织感:如通过对某主题事物的分工、协作、执行等,以此保证社群的组织协调性。
归属感:如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助、活动等,以此保证社群的凝聚力。
5、复制——决定社群的规模
社群构成的第五要素一一复制,它决定了社群的规模由于社群的核心是情感归宿和价值认同,那么社群过大,情感容易分裂。人们有时候会有一种误区,认为没有几万人都不好意思称为社群。现在很多人进入一个人数很多的群的时候,那么进选信息的成本高,人员相互认知成本也高。相反,小圈子里,人员较少,大家的话题相对集中,所以小圈子里人人都容易活跃起来。从微信群、QQ群等社群的大数据中发现,90%的用户在不足20个人的小群里活跃。人人都想组建人多的大社群,但是许多大社群非常不活跃。所以社群规模要看社群的成长阶段,每一个社群都有一定的成长周期,不同的阶段用不同的节奏进行控制。
一般来说,规模越大的社群,越可能永远只是为新手用户提供服务,在过滤优质信息上有很大的难度,这样的群如果不控制活跃度,看着每天的信息不少,但是信息价值太小。这也会导致高价值成员沉默或者离开,社群价值就无法得到提高。 那么就要明确扩大规模是为了什么?扩大规模之后能解決什么瓶颈。这就是社群运营的核心5要素。那么了解完社群的几个重要因素之后,我们该如何开始做社群呢?
首先,进行社群定位,确定社群运营的用户群。然后,梳理社群的规则及组织结构,群里有群主,管理员,kol,活跃者,普通参与者。需要明确大家的职责和分工,进行有效地设置和沟通。
其次,在进行社群定位之后,需要去找同好的用户,让他们进入自己的鱼池里。所以要确定我需要核心传播的用户群,然后通过身边亲朋好友,竞争对手那里,行业社群,其他平台,微信换群,线上线下课程活动等渠道获取用户。
然后就需要定时有节奏地向群里输出有价值到内容,可以是内容分享,可以是活动,也可以是优惠商品等等。
再而就需要通过有效到运营方式,促进社群用户活跃。可以通过策划活动等方式,有秩序有规划地开展社群活动,调动群成员等积极性和参与度
最后社群需要可持续发展,需要用裂变等手段和工具,裂变出新的社群。需要分层分级管理,不断向上迭代分化,抓住自身的头部用户。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