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开了两家店,卖一些眉笔、耳机、手机壳之类的日用品,一家开在地铁站,另一家开在购物中心,这两家店,你觉得哪一家生意会更好?

按道理,地铁站整天熙熙攘攘,不断有人进进出出;购物中心除了周末人流量大,平时都是稀稀拉拉;所以,地铁站那家应该更好,但事实会这样吗?结果是,地铁站那家店持续亏损,丝毫没有好转迹象,而开在购物中心那家盈利状况却很不错。

有人说,这不符合常识吧,不是流量越大的地方,东西越好卖嘛。其实,这类人忽视了人流量背后的变量——注意力。地铁站的人东来西往,上班下班,各有各的目的,注意力极度分散;你做这些人的生意,好比用啤酒瓶接雨,雨看起来哗啦啦的,但是流进来的就那么一点。而购物中心的人也许没那么拥挤,但大家都是来逛街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商品上,这样的流量才有高转化率。

所以,如果商家想通过“流量经济”,来提振利润,他至少要做两个增量,一个叫流量大小,一个叫注意力集中度。于是,我们就能理解,时下很热门的一个概念“私域流量”,本质上就是教大家,一手抓流量,一手抓注意力。

有人说,“私域流量”啊,这个我懂,不就是建个群,发优惠券,开始卖货嘛!不过,通常你拉个群,发几个红包,顾客注意力只能被你吸引几天;后面如果没什么效果,这事就算过去了;这其实是很肤浅的做法。但是,如果你从增量的思维去做私域,你会发现它能够做得很广、很深。

为什么说很广

首先,做私域,不是说替代公域,反而是要是从公域开始;因为做私域,是在已有的客户身上做价值增量,持续吸引他的注意力;那这个客户存量会凭空产生吗?还是要从公域开始。一条街道,一个商圈,一家卖场,都是公域流量,只有先在公域做增量,存量才足够大、够广,这是做“私域流量”的基础。

其次,做产品增量;我们要根据顾客需求,适当延长产品线。单品的延展性太弱,一个叉烧包不可能让人一直惦记,一套四件套买回去再怎么觉得好,也很难买第二套,这就需要延展更多符合早餐场景、家居场景的产品,这样顾客对你整体品牌的注意力才能得到保障。

然后,要为私域顾客持续塑造价值增量,这个点可以很有深度。它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推荐相似产品,并判断顾客包子存货状况,并及时提醒复购,这可以最大限度在满足顾客需求和打扰之间做到平衡,这对顾客注意力的凝聚效果非常显著。这些措施的核心不是在渠道上做增量,而是利用工具,在同一批客户身上深挖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多元的价值。

最后,裂变增量私域流量需要设定一个培养机制,比如说积分,以前顾客购买才能产生积分,这让人反感;有个国际美妆公司,就设计了一个更丰富的积分机制,你阅读品牌文章可以积分,你推荐关注也可以积分,推荐关注就是裂变。

从以上可以看出,做“私域流量”并不意味着只做私域,而是“公域+私域”,这是一种客户价值深度、广度的多维增量。话说回来,企业要发展,本质就是要持续地做增量,又岂止于“流量上做文章”。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